-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貴人圖 (照片來源:老查大哥) |
雖是二十七年前發生的事,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部份記憶已經斑駁,如同牆上褪色的油漆,雖然不再鮮明,但卻一直存在。當時為了瞭解真相,不知花了多少心思,甚至參加醫學研討會,問了一個又一個專業醫生。生命的旅程就是這般夢幻,一旦入了叢林就不可能輕易的找到出路,特別是在腎上腺素激烈噴發的狀態下。這時需要指引,任何形式的明確指引,最好是來自神的訊息。但就如同紅塵的一切事,祂一直沒有出現;多年之後我才明白,祂之所以沒出現,那是老早前就規劃好的,是一個善意且巧妙的安排。
他正當青春年華,長得虎背熊腰英俊挺拔,身著卡級色制服的上衣口袋上方,綉著湛藍色的「成功高中」綿字,離高中聯考已經過了兩年,這時正要開始準備衝刺大學聯考。他是我的小弟,可是長得一點也不小,而且看起來倒像是我哥哥。一切看似順風順水,但有一天他突然無預警的昏倒,送醫急救後未能醒轉。在醫院的驗血報告出爐後,我們家人得到一個很陌生的病名:紅斑性狼瘡(Lupus erythematosus);這到底是什麼鳥名字,拿來忽悠人的嗎?從那天起,這病名就深深鐫刻在我心裡,成了我此生最大的疑惑和無盡的遺憾。
多年後,命運之輪巧妙的轉動,我與家人竟遠離故鄉來到半個地球外的溫哥華,一個坐落於北美西岸的美麗城市。到了異鄉凡事緒多不便,除了語言溝通的明顯障礙外,最需要適應的是生活習慣。也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身體也相應起了微妙的變化。其實日日細微的變動是難以查覺的,但當一切都入了常軌,新的習慣漸漸成形,健康也就有了明顯的轉變。其實出外就怕生病,因為良醫難尋,更何況在異鄉。
兩年時光匆匆而去,就在一次遠行後,家人身體出現了異樣,雖不怎麼嚴重,但卻在心裡昇起了尋醫的念想。也許是看了極光,又或許是唸誦了佛經,不然就是天命的安排,我們在異鄉尋得了一位良醫;與其說是醫生,不如說是朋友:一見如故必是累世相見的好友。透過他,我和家人開始真正瞭解中醫,遠離偏方誤解,用全新的視角探究生命如何完美的運行。由淺入深,由臨床到醫理,再由醫理到養生,這是一段漫妙的旅程,難以言喻,因為詞窮,只好跟佛借個詞:不可說,不可說。
生活在地球上日復一日,好像很乏味又似曾相似,但如果能像電影一樣,截取重點片斷,小心連接細節,這時思緒就會異常清晰。若將二十七年的生活歷程轉換成一小時半的電影,那一切就會像看X光片一樣清楚瞭然。這時會開始讚嘆自己生命的編劇為何如此有創意,每個小節的轉折和前後段落的呼應是如此細膩,毫無破綻。兩年前的那一天,當我再次見到和小弟相仿的病友,那封存的記憶在頃刻間被解放,雖然過去的一幕幕再次活靈活現的出現在眼前,但此刻的我已經沒有恐懼和迷惘,只感受到周遭朋友的嘆息和愁悵。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弟的病絕對不是不治之症,只是要比治感冒咳嗽麻煩些,費心些,久些,如此而已。如果有良醫的指引,又有全然的信心,那這應該只是一小片蛋榚;或是比一小片再大一點而已。
慢與靜一直不是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和生活指引,我們從小由家庭和學校得到教育和指導,不斷奉行儒家和西方的混合(hybrid)人生價值觀: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 賺錢 + 賺更多的錢 + 賺花不完的錢 = 生病不用怕 + 人生高(端)大(器)上(檔次)。雖然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口述心經教誨和提醒世間善男子和善女人:「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但世人依然故我,瘋狂擁抱『顚倒夢想』,用燃燒生命的意志,強行流轉的精力,不斷衝刺前行,不僅要快,還要飛快;但問題是,我們到底要衝去那兒啊?身體是生命的載體,雖然設計精良,與意志高度協同,但為免遭過度使用,超出設計的極限,因此配有反匱機制:生病。這是一個聰明的設想,透過生病,善意提醒使用者,不要忘記造物者的初衷。我猜想造物者跟佛陀很熟,他們都知道世間善男子和善女人常常會濫用身體去追求顚倒夢想,至死方休~
人生來有慾,長大後必有所求,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地域無法再限制人類的活動範圍,慾求不斷向外擴張,已呈脫韁野馬之勢。佛陀早已瞭悟慾求是身心痛苦的根源,清心寡慾才是正道。但慾求非全部由自己生成,從小就開始背負父母及親人的期望:要努力上進、要光耀門眉、要出類拔粹、要為人中龍鳳。之後出社會有師長上屬,成家有伴侶兒女,源自慾望的不斷期望成了心裡沈重的壓力和負擔,之後慢慢轉化成生病的資糧。有了足夠的資糧,病痛就會毫不費力的漫延擴散,如此成了人們的共同夢靨。因此每個病痛背後都是千絲萬縷的指向心中的慾求,若能找到源頭,又何須害怕煩惱病不能癒呢?
造物者付予我們數十年的寶貴生命,本應足以讓我們往 『真正夢想』徐徐前行。但可惜的是這世道由西方思想主導,中國雖身為地球最古老的文明,擁有老莊、中醫、佛法這樣的瑰寶,卻無法讓子孫們受其恩澤,而飽受身心之苦,實在令人惋惜。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偉大的唐詩傑作,借用一下前人之作下個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兩年時光匆匆而去,就在一次遠行後,家人身體出現了異樣,雖不怎麼嚴重,但卻在心裡昇起了尋醫的念想。也許是看了極光,又或許是唸誦了佛經,不然就是天命的安排,我們在異鄉尋得了一位良醫;與其說是醫生,不如說是朋友:一見如故必是累世相見的好友。透過他,我和家人開始真正瞭解中醫,遠離偏方誤解,用全新的視角探究生命如何完美的運行。由淺入深,由臨床到醫理,再由醫理到養生,這是一段漫妙的旅程,難以言喻,因為詞窮,只好跟佛借個詞:不可說,不可說。
生活在地球上日復一日,好像很乏味又似曾相似,但如果能像電影一樣,截取重點片斷,小心連接細節,這時思緒就會異常清晰。若將二十七年的生活歷程轉換成一小時半的電影,那一切就會像看X光片一樣清楚瞭然。這時會開始讚嘆自己生命的編劇為何如此有創意,每個小節的轉折和前後段落的呼應是如此細膩,毫無破綻。兩年前的那一天,當我再次見到和小弟相仿的病友,那封存的記憶在頃刻間被解放,雖然過去的一幕幕再次活靈活現的出現在眼前,但此刻的我已經沒有恐懼和迷惘,只感受到周遭朋友的嘆息和愁悵。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弟的病絕對不是不治之症,只是要比治感冒咳嗽麻煩些,費心些,久些,如此而已。如果有良醫的指引,又有全然的信心,那這應該只是一小片蛋榚;或是比一小片再大一點而已。
「天下本無病,庸人自擾之」 |
慢與靜一直不是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和生活指引,我們從小由家庭和學校得到教育和指導,不斷奉行儒家和西方的混合(hybrid)人生價值觀: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 賺錢 + 賺更多的錢 + 賺花不完的錢 = 生病不用怕 + 人生高(端)大(器)上(檔次)。雖然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口述心經教誨和提醒世間善男子和善女人:「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但世人依然故我,瘋狂擁抱『顚倒夢想』,用燃燒生命的意志,強行流轉的精力,不斷衝刺前行,不僅要快,還要飛快;但問題是,我們到底要衝去那兒啊?身體是生命的載體,雖然設計精良,與意志高度協同,但為免遭過度使用,超出設計的極限,因此配有反匱機制:生病。這是一個聰明的設想,透過生病,善意提醒使用者,不要忘記造物者的初衷。我猜想造物者跟佛陀很熟,他們都知道世間善男子和善女人常常會濫用身體去追求顚倒夢想,至死方休~
人生來有慾,長大後必有所求,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地域無法再限制人類的活動範圍,慾求不斷向外擴張,已呈脫韁野馬之勢。佛陀早已瞭悟慾求是身心痛苦的根源,清心寡慾才是正道。但慾求非全部由自己生成,從小就開始背負父母及親人的期望:要努力上進、要光耀門眉、要出類拔粹、要為人中龍鳳。之後出社會有師長上屬,成家有伴侶兒女,源自慾望的不斷期望成了心裡沈重的壓力和負擔,之後慢慢轉化成生病的資糧。有了足夠的資糧,病痛就會毫不費力的漫延擴散,如此成了人們的共同夢靨。因此每個病痛背後都是千絲萬縷的指向心中的慾求,若能找到源頭,又何須害怕煩惱病不能癒呢?
造物者付予我們數十年的寶貴生命,本應足以讓我們往 『真正夢想』徐徐前行。但可惜的是這世道由西方思想主導,中國雖身為地球最古老的文明,擁有老莊、中醫、佛法這樣的瑰寶,卻無法讓子孫們受其恩澤,而飽受身心之苦,實在令人惋惜。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偉大的唐詩傑作,借用一下前人之作下個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