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加拿大公民申請的最後一哩路 |
冬天腳步尚未走遠,室外溫度依然低於五度,來自二十二國的五十八位出席者盛裝打扮,加上前來祝賀分享喜悅的好友,齊聚在Surrey的移民局小禮堂,參與這場盛重的宣誓典禮。遵循法官的指示,我舉起右手,左手拿著紙卡,跟著法官唸著入籍公民的誓詞「I swear (or affirm), That I will be faithful, And ⋯⋯」,這重要的儀式標示著公民申請的完成,這一幕已在腦海中盼了六年;這六年多來,我和家人一直都與神同行 ~
書架雖是一個知識儲存空間,但也是一個存放記憶的好地方,不管是紀錄前人的記憶或是他人的記憶,而最勵志的,應該是保存自己擁有的回憶。將剛領回的公民紙妥善存放,順手翻開一冊又一冊已歸檔的文件夾,伴隨著因時間流逝而沾上的淡白色薄塵,六年前的點點滴滴如VR般的在腦海中不斷呈現。比起一個人的一生,這段移民歷程說不上十分漫長,但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清楚交待的家常。細細思量,從一幕幕的回憶裡,這六年多遠赴他鄉的日子,應是我與家人最為豐富且是刻骨銘心的生命旅程。望著屋前的老楓樹,依舊在春暖拂心時生枝發芽,生命的韌性在細緻的楓葉上展露無遺;我想在這兒發生的一切,它應是最好的旁觀和見證者。
門前的老楓樹至少經歷了三十二年的雨露風霜 |
「脫離舒適圈勇敢面對挑戰」這句名言總是不經意出現在我們周遭的書籍和勵志文章裡,雖然好幾次都用眼睛讀著,但從來也沒真的往腦子去。命運的安排總是奇妙,習於安逸的我和家人竟會依著生命的鋪陳遠赴異鄉,而且是在日子過得還蠻愜意的時候,就邏輯上來說這不只是奇妙,而是「奧妙」才能形容了。過了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對於「衝刺挑戰」這類事早已提不起什麼興趣,但不知怎麼地,卻是繞了個彎,往當年從研究所畢業時該走卻未走的那條路尋去。那時身邊的同學們,畢業後不是急著找工作求綠卡,不然就是一股腦拼命往矽谷擠,赤熱的雄心幻想著成為科技新貴,將來有房有車又有錢,就像巨鵬展趐那般翱翔於異鄉。那時的我不知為何,心裡有著「爺們」的風骨,就是不屑那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度,竟然在完成學業後頭也不回,毅然決然回到自己的家鄉。
時光飛逝,二十多年過去了,台北的三月天氣涼爽怡人,這是一年中最令人開懷舒暢的時節,但我與家人卻是異常的緊張和忙碌。拿著三張薄薄的移民紙,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與移民官簡單的對話幾句,確認一下身份,隨後申報攜入的加幣,我與家人順利的進入加拿大的國境。推著行李還有幾個紙箱,徐徐走進機場入境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三枝巨型的原住民圖騰柱,機場內的人潮不多,但各色人種倒是一應俱全,果然是個移民大國。此時一股悲壯之情湧上心頭,遙想當年張遷出使西域是不是也是這般的心境(好像想太多😝)~其實對剛落地的新移民,加拿大政府提供很多優惠和協助:比如在入境加國的二年內,可以把自己原有的資產移轉至加拿大,不管多少皆無需繳稅,因為那是成為移民前的收入,但之後得要具實申報海外資產,但海外資產並非往後課稅的基準,而是隨後增值的部份才算(很多移民都沒搞清楚這件事);同時申請房貸也無需信用查核,可以快速取得房價高成數的購屋貸款;還有免費的英語學習課程,可以一直上到成為公民之前為止等諸多福利。
我們所通過的移民申請是可以任選加國任一城市落腳的,出發前經過簡單的家庭會議,我們選擇了溫哥華。為什麼不考慮其他的城市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天氣比較好而已😁。別忽略了,加拿大是個寒冷的北國,從溫帶來的台灣或亞洲移民並不容易適應這裡的天氣,因為太平洋暖流讓溫哥華有較少的降雪和較暖的冬天,這也是為何新移民皆是首選溫哥華;若是考慮容易找工作賺錢,選擇多倫多的也不在少數。 但是近幾年來,從台灣來的移民大量減少,所有配額都用不完,所以加拿大駐台辦事處早已遷移到中國,處理每年爆量申請的中國海外移民潮。其實中國的迅速崛起,深深的影響著每位新來的移民,包括促使移民法令的頻繁修改、強化移民的審件力度、更嚴謹的文件要求、不斷走高的房價、年年遞增的稅額、愈來愈多的華語服務和各式各樣的中餐廳。有一說是,除了中國本土和台灣外,加拿大溫哥華是海外華人區中擁有數量最多且品質最優的中式餐廳,很難想像吧!
落地後找房是每個移民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除了政經中心的溫哥華市(Vancouver)外,周邊仍有許多城市可以選擇,像是Richmond, Burnaby, Coquitlam, Surrey, Delta和White Rock。Richmond距離溫哥華國際機場十分近,是個華人高度集中的城市,所以它不只是個China Town,而是個China City。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Richmond看到洋人的機率和台北天母看到洋人的機率真的不會差太多。雖然大部份的人會建議新移民首選Richmond,但最終我和家人還是意隨心轉選了Delta落腳,只因社區內有小學並座落於天然森林中,這樣獨特的條件令我們著實心動。加上林中有天然甘泉,對於酷愛中國茶道的我們簡直是欣喜若狂,美夢成真😇。買房後做了一些基本的整修,大約花了兩周的時間,我們就順利的住進新家。第一晚在入睡前,窗外和室內了無聲息,十分的詳和寧靜,但我內心裡卻很激盪。從小在喧囂的台北市長大,我的耳力又較常人為佳,夜間噪音一直是我揮之不去的夢靨,從未有過如此安靜的入眠體驗,這真是何等的幸福愉快,對我而言,這裡真的很接近神境~
因為我們的新屋座落於一個圓形的鑰匙圈中,所有鄰居前院皆是比比相望,除了我家來自台灣外,左右鄰居有香港人、日裔加拿大人、內地人和四戶白人。雖然不曾和這四戶白人深談,但大家待之以禮,基於強烈的第六感,我相信他們皆來自不同的母國。這邊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前後院拈花惹草,在夏季時,晚飯前的午後幾乎都能遇到一兩戶鄰居在前院替草皮灑水或整理花圃,這也是敦親睦鄰的好時機。我常在此時與隔壁鄰居閒聊,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更深入瞭解加拿大的國情,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借機精進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有一次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大體如下:
我:「我覺得大部份印度人英文都說得不錯」
他:「什麼?才沒有的事。他們常常以為自己在講英文,其實他們是在講自己的印度話。有時連我都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
難怪我常聽他們「唸」英文字,可是卻聽不懂他們整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兩年我在Richmond賣CCTV的店內工作,終日都要和很多的印度人交談,其實大部份來店的印度人英文水平不高,只是很習慣「隨意組合」英文字,聽起來像講英語而已@#$%! —— 自從心領神會後,我偶爾會惡搞我店裡的印度客,特別是那些平日趾高氣昂操著「印式英文」的印度佬;我故意將長串英文快速且胡亂的脫口而出,但咬字清晰字字分明(關鍵就是不管文法結構),客人的反應常常是張口結舌的發傻,然後客氣的問「你可不可以再說一次,我沒聽清楚!」。金庸稱這招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種「唬爛版英文」誰不會呀,大家找機會自己試試!
只要離開台灣夠久,吃就成為所有台灣移民最大的罩門。台灣美食世界第一,這是生在台灣的幸福,也是一種負擔。雖然Richmond有很多的中餐廳,但距離我家至少都要三十分鐘以上的車程,如果算行車距離,已經從台北快開到南崁了。加上外食要價十分昂貴,如果與台灣相比較的話,約為雙倍左右;所以除非住在Richmond且口袋很深,不然在家開伙是每個家庭不二的選擇。對家中的女主人(有些家庭是男主人)來說,每餐都煮當然是份沈重的心理負擔,但更苦的是食材取得;這裡是北國,蔬菜種類產出不多,大部份的綠葉蔬葉都從美國進口,花樣不算多且價格不菲。所以就算自行料理,能省下的銀兩也有限。對於十分盡責的家庭主婦(夫),在加元對美元匯率還不錯的時候,幾乎每周皆會越過美加邊界到美國採買,甚至連汽油都用桶子注滿載回來,聽起來很瘋狂但卻是真實的加國移民日常。所以「民以食為天」這句成語,真的一點都不假。
2016 ~2017年間的冬季大雪,各地交通大受影響 |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生活「沒有車就等於沒有腳」,而在加拿大這句話也依然適用無誤。加拿大西抵太平洋,東至大西洋,是全世界國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如此大面積的國土很難建設高密度的大眾運輸系統,雖然大溫地區(Great Vancouver)也有SkyTrain,但運量和規模都比不上台灣、日本和香港等大城市裡的大眾捷運系統,因此房車依然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大部份的老移民會建議買七人座的房車,原因是有足夠的載貨空間,在移民初期的住房裝修和採買會有很多的便利。不過,當一切都回到日常的正軌,七人座的大空間反而成了油耗的負擔。就在前年的冬天,溫哥華經歷了少見的大雪,很多車無法開出門,或者在路邊臨停回不了家,又或是發生行車事故這樣更糟的狀況;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車子底盤太低無法在積雪中前進,或是沒有四輪驅動的配裝也沒換雪胎,又或是缺乏足夠的駕駛經驗。當我們順利通過2017年冬天的嚴酷考驗,心裡十分慶幸五年前做了明智的選擇,SUV的四驅車加上依季節適時的更換雪胎,大大保障我們一家人的生命安全,也讓我們每年都能放心的往返滑雪場,享受冬季滑雪的樂趣。
依加拿大移民法規定,持有永久居留證(俗稱「楓葉卡」)的移民,若能在五年內住滿三年,就有資格透過申請,並經由通過考試和面試後,宣誓成為公民。公民資格的申請非常嚴格,必須完全符合最新移民法的相關規定,就在我們移民後的前五年期間,移民法已經大幅修改了兩次。在最新的公民申請條件中,對於語言能力的要求愈趨嚴格,除了要提出英語能力證明外,若申請者不能與面試官用英文進行日常對話,也可能無法順利通過申請。同時對於申請者居留加拿大期間的入出境紀錄、居留時間長短、在職或學習經歷、從事融入社會活動等,皆需表列並提供說明,因為這可以真實的反應申請者的居住意願。基本上,若是真心想成為加拿大公民,這些要求其實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是基於最基本的神格也是人格:重信諾、守法規、存道德。但有太多移民並非真心想成為公民,而只是想獲取人生的第二本護照,然後拍拍屁股走人而已,當然這當中會有許多人有很多的不得已。但就因為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所以移民法規只好不斷優化,一改再改。移民生活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一種人生的修行(對部份人來說是種苦行),離開舒適圈並限制了部份遷徒的自由,同時常常要面對各種於異鄉生活中食衣住行的挑戰。但也因為這樣的過程,像是某種形式的修煉,讓生命有機會在挫折與逆境中蛻變和成長。若能因此良機由人格粹鍊出基本的神格,那將是人生豐盛的收獲和不可思量的福報,如此也不枉在漫長的異鄉歲月中,日復一日與神同行!
附註:閣主拙見,舉凡追求人性良善和心靈成長者,皆為與神同行之夥伴。
留言
張貼留言